陳良基:大學教育 要讓學生成為有用的人

2016-06-24

 

2016-06-23 11:23 聯合報 記者洪欣慈╱即時報導

「大學教育要有理想性」,教育部次長陳良基今出席全國教務、校務經營主管會議,致詞時提到他對於大學教育的想法。他認為,學校要思考如何在有效資源內,讓學生走出學校,「真的能變對社會有用的人」,國際移動力、跨領域能力、讓學生具學習動機等,都是應努力的方向。

陳良基指出,暑假開始他將分批找大學校長碰面,談高教困難。如果行政上需要配合,教育部都會盡量在能力所及內幫忙,期待教育真的能翻轉台灣社會。

陳良基說,台灣大學發展已跟不上世界腳步,高教經費面臨許多困難、和國際相比差很多,需要各大學一起努力「解決問題」。

陳良基提出四點方向。他說,面對全球變動的快速,人才產業需求需要T型人才,跨領域學習制度要思考改進。例如學校人數已經不多,但又分到很多小單位,學生和老師在系所框架中很難全面學習,教育應該要用有限的資源發揮綜效,活用資源提升跨領域學習。

他舉例,國外很多大學甚至完全沒有系和院,學生反而學習動力很強,老師也需展現最強的能力來吸引學生。他感嘆,「不是沒有資源,而是心態要調整。」學生學習動機低落,老師要扮演重要角色、思考如何激發學生潛能。

陳良基也表示,政府一直喊創新經濟多年卻始終無法轉型,這和教育有關,教育不能再以要求「學生就業」為主要考量,在校要培養學生具有創業家精神,在校營造經營創新、創業的環境,讓學生有嘗試錯誤和失敗的機會,「未來社會變動快,要教出不怕失敗的學生。」

另外,針對大學教育的國際化,陳良基提到,台灣有100多個學校,彼此間互動很多,但眼光需放眼全球,需培養具有全球移動能力的學生,培養學生專業英文對話能力。他舉例,台灣有很好的工程師訓練,但台灣的工程師到了國際會議舞台,「有沒有能力和國際人才以英文對談?」

現在很多學校都鼓勵學生出國遊學,陳良基也說,學校送學生出去遊學,要思考是否在國際深化做到位,「若沒有,為什麼要做這件事?」國際化不只是國際處的事,教務層面也需努力。他也舉台大為例,台大成立國際學院,已經著手試辦,主要針對國際生,但台灣學生有興趣也可以加入,深化學生國際化程度。

Copyright © 2012 友欣數位學苑 All rights reserved
TEL: 0800-711-988 E-MAIL: service@easy100.com.tw